综合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综合新闻>详细内容

我校开展“青春护航‘心’力量,童心筑梦向未来”暑期“三下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来源: 作者: 编审: 发布时间:2025-07-21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到:

 新闻网消息(文/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韦雅琴 图/融媒体中心 黄浩然、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杨丽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同时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挺膺担当,我校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于2025年7月14日至17日组织“小葵匠”心理健康服务队,赴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具盘村、平流村、知了村、岜团村、高定村,开展了以“青春护航‘心’力量,童心筑梦向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心理健康青春行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当地小学生心理健康民生需求,旨在通过科普宣传、心理疏导、实地调研等方式,助力乡村小学生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学会爱、表达爱,开展《我爱我,独一无二的我》心理小课堂

       针对低年级学生,服务队以自我接纳与积极心理培养为核心,设计沉浸式互动课堂《我爱我,独一无二的我》,通过故事引导、互动游戏和创意实践,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接纳独特性,学会用积极心态面对自身“不完美”,同时增进对他人差异的理解与尊重,提升心理素养。课程以“贝琳达的大脚丫”故事为线索,通过“大风吹”暖身游戏让学生观察彼此特征,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在“我是这样的”环节中,引导学生用词语描述自身优缺点,结合贝琳达将“大脚丫”从质疑焦点转化为舞蹈优势的经历,传递“缺点与特点的转化取决于态度”的理念;“接纳我的小黑点”环节则通过创意绘画,让学生将外形不完美、做错的事等“小黑点”融入画作,赋予其独特意义。孩子们最终在齐诵“我爱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中完成对自我的温柔确认,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所谓“不完美”,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

学会合作、体验共赢,,开展《合作伴我成长》心理小课堂

       服务队为高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参与式、体验式、沉浸式的《合作伴我成长》心理小课堂,通过丰富的互动游戏与实践挑战,帮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掌握合作技巧,学会在团队中信任他人、有效沟通,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团队协作素养。例如,在“火海逃生”游戏中,当学生们最初因缺乏沟通导致“逃生失败”时,他们通过讨论意识到“明确分工”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第二次尝试时,有的同学负责指挥顺序,有的专注拉绳操作,最终在10秒内成功“脱险”,脸上洋溢着合作成功的喜悦。在“合力建塔”挑战中,小组通过“合理领导”分配任务,成员们手握绳子默契配合,小心翼翼地将纸杯逐层叠加,过程中即使塔倒塌也不气馁,最终共同完成了稳定的高塔,真切体会到“统一目标”与“互相谦让”的力量。

释放压力、快乐互动,开展心理游园会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心理游园会,通过“趣味保龄球”“太空舞步”“欢乐套大鹅”“眼疾手快”“烦恼丢丢乐”“一鼓作气”“表情变变变”“奇妙膜法画”等八个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释放压力、提升自信并学会情感表达。例如“烦恼丢丢乐”环节,孩子们将写满心事的纸球投入目标箱,笑声中忘却烦恼;“奇妙膜法画”则用指尖的创意勾勒出内心的色彩,激发无限想象力。活动中,孩子们手持集章卡穿梭于各个摊位,完成任务后兑换心仪奖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快乐。一位参与“一鼓作气”的孩子兴奋地说:“敲鼓时我忘记紧张了,只想着跟上节奏!”另一位在“表情变变变”中扮鬼脸的同学分享道:“原来用夸张表情也能逗笑大家,感觉没那么害羞了。”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主动尝试,从独自沉默到团队欢呼,孩子们在互动中悄然打开心扉,体会到快乐无须复杂,真诚与分享就是最珍贵的心理滋养。

 把“看见”转化为“行动”,开展积极心理品质调研

       为走近孩子、理解孩子,团队走进校园,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面向近百名学生、家长及教师开展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调研。从学生对情绪自我觉察的深度、对心理课堂的兴趣与困惑,到他们与父母、老师间的信任距离;从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到他们对孩子情绪变化的敏感度,调研以多重视角描摹当下中国小学生心理图景。本次调研对于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机制、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心灵加油站:知识护航,倾听相伴

        团队在六所小学都发放了自编的心理知识宣传折页,这些折页针对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内容涵盖预防校园欺凌、识别常见情绪困扰、学习实用情绪调节技巧、掌握心理减压小妙招以及了解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等,为孩子们提供多渠道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平台。这些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既可作为心理课的补充教材,也能满足学生们的课外阅读需求,帮助他们增强心理韧性,提升应对心理挑战的能力。

      同时,我们开展了"我愿听你说"谈心活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志愿者们耐心陪伴,疏导孩子们因留守产生的思念、被忽视的失落、遭遇言语霸凌的愤怒等情绪。活动中,我们特别准备了心理援助资源手册,详细列出柳州、广西乃至12356全国的心理援助热线等专业求助渠道,引导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懂得寻求专业帮助。孩子们真诚的倾诉和信任深深打动了志愿者,也更加坚定了大家持续关爱的决心。高定小学几位女生贴心的话语:“哥哥姐姐,不用带礼物,背上来太辛苦,能来聊聊天我们就很开心了”,更是为整个活动增添了沁人心脾的温暖。

体验非遗,感悟乡情,开展侗寨文化浸润

       忙碌的志愿活动间隙,成员们踏上茶山梯田,在指尖采撷新绿,在茶农指导下亲历一片树叶到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的蜕变;走进独峒农民画博物馆,手握画笔体验侗族农民画,鲜艳的图腾与质朴的线条交织,勾勒出侗家人对自然的敬畏;驻足古老的风雨桥,仰望层层叠檐如凤凰展翅,惊叹于榫卯间的智慧与守护村寨的深情。这些丰富的侗乡风情,既是一次文化认知的实践,更成为志愿者们疲惫后珍贵的疗愈时光。彭思远同学感叹道“这次体验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文化根脉的延续。”

       据悉,“小葵匠”心理服务队是第三年赴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镇具盘村、岜团村、高定村等村落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累计受益师生及家长上千人次,其专业、温暖、创新的服务模式赢得了当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将持续优化“小葵匠”心理服务队伍建设,深耕服务项目,致力于通过多元化的心理支持活动,帮助乡村青少年在积极包容的环境中建立健康心理意识、提升社交能力与心理韧性,并增强其主动寻求帮助的意愿。同时,中心将以此为纽带,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心理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在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中锤炼本领、增长才干,持续深化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在基层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感,锤炼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心理小课堂——合作伴成长

心理小课堂——合作伴成长

9F5A0026

开展心理游园会

9F5A0122

孩子们在阅读宣传折页

9F5A0271

团队成员在体验采茶

部门网站审核:一审 陆露、二审 蓝杜骞、三审 陈月明

学校网站审核:初审 党委宣传部 陈晨、终审 党委宣传部  罗世华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