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做明礼之人,成可造之材――阳旭教授做客博雅素质大讲堂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公共基础部 编审: 发布时间:2014-12-04 浏览次数: 【字体:

新闻网消息(通讯员 素质教育基地 韦柳钰 万维口才协会 郭泽华 摄影 素质教育基地 安华平)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礼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了人们的道德观念,规范人们交往的准则,指导着人们的行动。为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礼仪,1128日下午,学院党委副书记阳旭教授来到博雅素质大讲堂与同学们畅谈中华礼仪文化。
阳教授先用同学们熟知的“孔融让梨”、“袁氏兄弟敬师”的故事以及《论语·季氏》里“伯鱼”与“陈亢”关于“学诗”与“学礼”的对话,告诉在场的同学:“人之所以为人,礼仪也”。同时也阐明了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礼仪作为一种调整人际关系的道德行为要求,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礼为立的根本,正所谓“不学礼,无以立”。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文明粲然大备,素有“礼仪之邦”之誉,但很多人都不知道 “礼仪之邦”之称从何而来。阳教授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据,给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的溯源及分类,让同学们明白中国素有“礼义之邦”之称,这不仅是指中国人讲究文明礼貌,更重要的是指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礼治社会,以礼治国是古代中国的一大特征。
阳教授还把中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进行了对比,结合同学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需要,普及了现代生活与公务礼仪的基本常识。
中华文明以礼乐教化著称于世,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都有“礼”的文化基因。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人以礼相待,人人互尊、互爱、互谅、互敬,并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是教化的作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目前,很多学生对礼仪知识尤其对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礼仪知识了解不深,认识较薄弱。针对这种情况,素质教育基地以博雅素质大讲堂作为平台,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致力于提高学生们的基本素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文明懂礼的高素质人才作出努力。

儒雅的阳教授

阳教授在讲授中

讲座羸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此处有掌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