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新闻网>学校要闻>详细内容

“践行群众路线”专题:(上)聚时一团火 散时满天星——从就业质量看学院领导班子践行群众路线的民生情怀

来源: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作者:石玉丹 编审: 发布时间:2013-11-12 浏览次数: 【字体:

新闻网综述(记者石玉丹 )
[核心提示] 就业,涉及一个人抑或一家人的生计,还影响到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是否可以有尊严地活着。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社会进步与变革的重任。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使用满意度,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指标。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就业服务。“让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多年努力,使得学院从2001年以来,连续12年荣获“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漂亮的成绩单后面是因为他们明白:就业线,某种程度上是学校的生命线;促进就业就是保民生、促和谐;因为他们明白:学生有了饭碗,学校才有饭碗。
本文拟分上、中、下三个篇章,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变化,阐述我院实施“双证制”到素质教育全覆盖、再到创造连续12年就业先进的育人征程中,在学院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院上下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守望相助的民生情怀。


市场变化催生育人培养方案进一步深化

早几年开始,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黄莉渐渐感受到了一种来自用人单位的变化。“以前用人单位来问学生,一般都是单一地问一些专业知识,而后来,问的问题就五花八门意想不到。比如有的会问:你和你们班的同学都来竞聘这个岗位,但我们只能录用你们中的一个,你觉得与他相比,谁更适合这个岗位?或者‘现在允许你反问我一个问题’等等。问的都是一些非技能的东西,用人单位想从这些问题当中,试探一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变处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考综合素质方面的内容。”黄莉说,一般来说,那些兴趣爱好广泛、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爱看书爱运动的学生,用人单位非常喜欢。
对这种来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副院长熊文华讲得更到位:“老板们在激烈的商战中发现,一些员工在应变能力、人际关系、创新意识、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滞后,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制于企业逐利而行的特点,老板们对拟录用的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基于学生本身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深刻感受这种变化的还有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张斌。
2000年的一天,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出现了张斌的身影,他是来这里了解用工需求的。经过与对方反复多次沟通和努力,对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连续三年招用我院毕业生,双方合作愉快。不料后来张斌被告知,有位学生没有干满合同期就不辞而别,临走借了工友的钱也不还,单位很恼火,对着前来的张斌好一顿尖锐责怪。张斌做了尽可能缓和对方情绪的解释,并表示将认真善后此事。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用人单位的反馈,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追加了对学生守合同讲信用、遵守纪律等内容的学习。之后张斌仍坚持不懈,年年拜访,直到2012年,对方人力资源负责人换岗,深受感动的“赛意法”才又决定重新录用我院毕业生。
这虽然是一个个案而非全部,但常言道,一颗老鼠屎搞坏一锅汤,此类事件引发了后来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学院领导班子敏锐地意识到,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早已经不再满足于学生仅仅拥有一技之长,他们希望在录用的学生身上能看到更多优秀品质,这一变化,意味着就业市场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只要学生一门技能在手,就能找到饭碗的初级市场了。
客观来说,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柳职院已经有成熟的经验、模式或渠道。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获得一本技能证书,才予以毕业,具体体现在学院推行的“双证制”(毕业证和技能证书)上。从学生入学后就让学生根据专业和就业意向考核鉴定资格证书,将毕业生持“双证”就业作为贯穿教学的始终,为就业增加资本。近年来,职业技能鉴定种类由原来的车工、钳工、维修钳工3个种类增加到现在的15个种类,毕业生参加技能鉴定获取证书人数由2004年的603人上升到2006年的1712人,持双证毕业生比例由2004年的84%上升到2006年的93%,2006年至今,这个数字为100%,这意味着,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已不再是难题。
关键在于:用人单位喜欢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而学校如何向社会“供应”高素质兼有高技能的学生?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同步


以变应变!
学院领导班子深深懂得,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只有改变,才有市场。育人模式只有接地气,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制定培养课程,学校在服务产业、服务地区经济上才有底气。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院领导班子将突破口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上,让学生既有硬功夫兼有软技能。近年来,调整专业、使专业的设置更趋市场化,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提升就业质量的各项教学活动在全院轰轰烈烈地展开——
2001年,学院因土地面积不足,被教育部下达了“黄牌”,“屋漏偏逢连夜雨”,学院首届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处于内外交困的窘迫局面。在时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石令明的带领下,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确定了“建设好区域支柱产业需要的专业,培养出地方经济建设紧缺性的人才”的学院发展思路。一年中三至四个月时间奔波在外的招生就业处的同志们,“春天跑招生、夏秋跑就业,冬天跑回访”,靠着一张嘴、两条腿游说和奔波于各类用人单位,想尽一切办法与各类用人单位建立联系,艰难地完成了建院后第一届高职高专毕业生708人的推荐工作。
为了实现校企有效对接,拓宽专业发展领域,学院还开展了“走进车间,走进社会”社会调研活动,推动各专业建设步伐,使校门与厂门更好地衔接。通过调研,使各教学团队对本专业发展思路更清晰,专业定位更明确,更有效地推动校门衔接厂门的需求,更加有利于优化专业结构,服务地方经济,加大教改力度。
2003、2004年,学院领导审时度势,以市场为导向,顺势而为,对所有专业进行了一次背景分析和前景预测,开设了一些就业前景广阔、市场急需的专业,如“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管理”,暂停了一些招生不理想、难就业的专业,如“染整工艺”、“社区管理”等,全院教职工相互扶持,走过了最艰难、最低谷的时期。
2012-2013学年,学院主动加大教学介入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力度,主动加大适应柳州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建设调整的力度,该学年共有49个招生专业(含方向),全日制在校生数10334人,2013届毕业生3062名。主动停开一些难就业的专业,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舞蹈表演等7个专业停止招生,市场营销(房地产)等7个专业方向停止招生。
为落实学院“十二五”总体规划,各系部分别从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落实规划内容。学院把专业划分为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和急需专业,其中: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等优势专业9个;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和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等特色专业17个;供用电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和机械质量检测与管理等急需专业20个。2012年,又新增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等两个专业,进一步优化了环境与食品工程系的专业结构。
以专业的调整和设置来引导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养成,旨在增强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以及提高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最终剑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综合提升。
而直接从各种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诸多计划也在如火如荼地同步进行——(敬请期待中篇

柳职院的学生毕业时除了毕业证,还需持有职业技能合格证书方可毕业。(朱敬民/摄)

专业骨干教师走进车间,到上汽通用五菱公司调研。(资料图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