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打造现代工匠 助力柳州智造——机电工程学院五年成长纪实
新闻网综述(文/机电工程学院 陈文勇 图/机电工程学院 李杨)对于柳职机电人来说,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甘达淅大师工作室荣获2019年度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机电工程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团队荣获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一个又一个的国字号落户柳职机电工程学院,究竟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个学院成为区域职教圈的示范标杆?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吸收精髓,勇于创新,打造西南及东盟10国的现代工匠培养基地
机电工程学院于2015年引入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上汽通用五菱股份有限公司、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柳州福臻车体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机电一体化、模具及机制专业成立双元制试点班,以智能制造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为主线,培养先进装备的运行、维护、技改、创新的“素养•管理•创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年的时间,该院教师在开发德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课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大胆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创新结果为导向的先进教学理念,实施领域课程改革,构建了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协同实施课程教学的理论实践“啮合式”课程体系。现已完成全部专业课程向以“结果导向“的领域课程转变,并依据区域产业职业能力需求,制定完成先进制造专业群职业能力等级测试标准,完成了两届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级测试,为学生成为真才实料的复合工匠、为企业培养“零距离“上岗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紧缺人才夯实了基础,成为AHK职业资格认证中心借鉴国外先进职业能力测评标准开展本土化探索的典型。
自2018年10月建立中德AHK(柳州)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以来,该院与各大企业合作开展职业教育骨干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培训,陪伴柳工、采埃孚、上汽通用五菱等名企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走出去”战略,服务区域中欧产业园招商引资对人才培养需求,成为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西南及东盟10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体系
学生在进行职业能力测试
成功举办“德国AHK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及教师职业能力提升”培训班
提前布局,技术引领,打造面向新业态的高水平技术服务体系
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大数据等各种趋势叠加呼啸而来的浪潮冲击,倒逼行业企业传统运作模式发生巨大变革,应运而生了许多新事物,促使柳州汽车机械产品制造不断提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由大规模、标准化向柔性定制、高效智能、轻量化和绿色环保方向转变。
自2015年起,该院针对产业的变革,在原来模具中心、自动化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开展以新材料应用、信息化技术融合为基础的新工艺新装备研究与应用。在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提前布局与储备了一大批技术团队及平台。基于学校协同创新研究院大平台,建设柳州市蔡鹤皋机器人院士工作站,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建设柳州市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培育基地和ABB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培育内部专业人才团队,成立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产线集成、大数据应用、新材料应用技术等12个工作室,为区域产业提供了包含从新工艺开发,自动化产线设计及虚拟仿真、工装开发、生产线集成调试,再到智能控制与数据分析、机器人等各关键领域的技术服务。如梁云老师团队为柳州金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研发的汽车空调零部件产品智能测试台,增效明显。由原来用手动检测,5个人在8小时内才可检测1000件,到1个人在3小时内完成。其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该院王富春、梁云等几位教师自主研制的柔性检测系统在第二届广西装备制造业及船舶展中绽放光芒
近三年,学院紧跟工业机器人、新型传感、大数据等不断产业化的前沿新技术,完成了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机器人工程师等技术培训7000余人次;对企业开展技术服务800余项,政府购买服务到款额超过7000万元,技术服务到款额达6000多万元,先后为企业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25项、发明专利43项,充分发挥了专业群在对外技术服务中的引领作用,培养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等17位高精尖特优人才。
“十四五”期间,该院将牢牢抓住双高专业群建设的契机,以提升培养质量为中心,继续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加大国际化建设力度,提供更多优质的培训服务,为实现将机电工程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三大标杆的目标努力奋斗。
为上汽通用五菱员工举办了多期工业机器人提升培训班
龙才荣(右二)和林玉强(右一)都是我校自己培养出来的“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