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喜提全国一等奖的背后 ——记我校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获得者柳职参赛队
新闻网通讯(文/党委宣传部 石玉丹 图/受访者提供)“又得了个全国一等奖!”——2019年8月27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老师关来德、陈胜裕带领2018级数控技术专业男生韦莹君、2018级模具专业男生秦云龙组成的参赛队,参加2019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数控数字化双胞胎-虚拟调试项目”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传来,让师生们欢呼雀跃。
近日,记者走近该参赛队,了解到一些幕后新闻故事,以飨读者。
备赛训练严格到于心不忍
陈胜裕:在制定训练方案的时候,考虑到工作量比较大,反复训练的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如数控机床参数设置。
几千个参数,要记住参数范围、作用及更改的后果,我们只给三天时间,不准拖延。看似无情,实则为争取后面更多调试时间、完成更艰巨的任务创造条件。
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到于心不忍的地步。很多时候,学生白天练完已很辛苦了,晚上还要接受新任务。比如,要搞清楚模拟信号对接,换刀程序的宏程序,既要熟悉编程原则,又要熟悉编程指令,不是一下就能解决的,学生往往奋战到晚上12点才回宿舍,真的很心疼他们。与其说是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如说是他们的自律与勤奋、自觉和坚韧把比赛带向了成功!
比赛最大的挑战是选手在完成调试后的总体呈现,即PPT汇报答辩环节。选手要用PPT复述如何组织、思路、逻辑怎样,怎么用“双胞胎”技术解决具体问题。这环节要得高分,就要学会理清思路、善于归纳总结,非常考验选手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明年要参赛,现在就要开始准备了。
应用于实践的“数字化双胞胎技术”
关来德:选择“数控数字化双胞胎-虚拟调试项目”,是因为我们在这方面有基础。
我们有20-30人的团队师资力量,赛项跟我主持的“智能制造产线设计与虚拟调试工作室”的研究方向较接近;二是我们有为企业开展多项生产线调试服务的案例作支撑,比如为柳州福臻车体有限公司、柳州三松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做了很多汽车零部件点焊生产线、弧焊制造单元等项目的调试。比如贵阳方盛饰件有限公司VF11车型C柱零件机器人自动装配卡扣工作站,原来调试运行需要15天,而用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只需要6天,节省了40%的调试时间和50%的人工成本。
“数字化双胞胎”是以数字化方式将传统机床的CAD二维三维设计与数控系统调试编程相结合,构建一个虚拟机床模型和一个真实机床互联互通的控制系统,虚拟调试基于数字化的机床模型及设备设计信息,结合数字化机械设计、电气及自动化控制,在虚拟环境下进行仿真、测试、优化,实现机床高效快速调试。
调试第一步,是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机床。这个机床是虚拟、零件没有加工好的,但其结构参数跟真实机床一样;第二步,规划整个虚拟调试工序流程。锻炼选手如何利用调试技术去规划整个调试任务的逻辑思维,选手需要根据机床的设计要求,把软件、硬件、工艺、执行、验证等内容进行流程规划;第三步,搭建虚实结合的调试平台,同时把机床参数、加工编程程序编好,让机床控制单元与虚拟模型实现信号交互连接。第四步即调试阶段,最后是产品交付。这样的好处是,只需要调试好虚拟机床,就可以把产线批量复制到真实的机床上去,而不用一台一台机床来调试,为企业节省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参赛选手:终生受益的参赛体验
韦莹君:能被优秀的老师们选中很荣幸、很开心。这次比赛全面锻炼和提升了我们的能力,其中获得的经验终生受益。有幸参加中国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是我大学生活中难忘的精彩!
参赛最大的困难是没有设备。不仅没有设备,连参赛手册也没有。作为刚进校门的大一学生,接触和学习的东西不多,没有基础、没有思路和方法,甚至连MCD是什么软件、有什么功用都不知道,难度比山还大,一度想放弃。
没有学习资料,就到图书馆去查、满世界找视频不断摸索。我花了整整一周才达到仿真学习的入门水准。之后把老师给的每一份资料、每一个图文、每一个演示步骤重复观看学习,一遍、两遍、三遍、无数遍,问题还是层出不穷。请教老师时,老师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先回去独立思考,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尽管没有样机,只能靠着记忆来训练,后来去百度资料、加QQ群找网友学习,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枯燥的练习,靠着一股韧劲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秦云龙:虽然得了个全国一等奖,但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仍有欠缺,比如不熟悉英文。碰到全是英文的软件,只能用手机一个个单词去翻译,非常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经验,我们的方案说明书只有几页WORD文档样的材料,没有详细的编写和精美的装订,到赛场时才发现别人的方案说明书精美又详细,装订成书本似的完美。于是师生们连夜编写打印出来补齐了这个短板。
实操成绩出来后我们名列第4,将要对着PPT汇报和答辩。因为准备不充分,表现不理想。最后悔的是,比赛中的答辩环节没有合理分配时间,PPT的播放没能与答辩者同步。
比赛不仅比专业技能,更考验心理素质。当前最重要的莫过于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迎接更大的挑战。
获奖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肯定
“此次获奖不仅反映出选手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反映出很强的学习能力。如果他们现在就去工作,那就已经相当于两个技术水平熟练的工人了,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关来德说。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位指导老师、每一位选手背后,都代表着一所学校的职业技能教育水平。优秀的学校蕴育优秀的老师,优秀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在我校,一大批优秀教师立足岗位,为实现 “让学生成为企业的首选”的学校使命努力工作、辛勤奉献,这次获奖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肯定。由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刚从高中进入高职学习的孩子,通过刻苦训练努力攻坚,最后收割全国一等奖,表明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同样能掌握硬核的实力,同样能够成长成才。
竞赛折射现实需求:高档数控及相关人才缺口逾四百万
据了解,到2021年,全球一半大型工业公司将使用数字化双胞胎技术。未来的智能领域,制造车间要求数控能够满足在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信息化条件下,帮助客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及生产效率,缩短客户和市场需求响应时间。数字化双胞胎技术的诞生就是为了满足这个需求。
该赛项的目的是基于智能制造领域数控数字化双胞胎技术,培养未来市场所需的机械制造领域数字化数控工程师的通用能力。此次获奖希望在全校能起到撬动“人人参加技能竞赛,个个争做技能高手”的热潮,掀起技能热的学习风尚,为培养更多机电一体化复合的新型工程师营造良好氛围。
师生们在一起讲述赛前赛后的故事:右一为教师陈胜裕,右二为教师关来德,左一为学生韦莹君,左二为学生秦云龙
获奖证书